10次高考终入清华的启示

近日读到一篇文章,介绍中国广西钦州一个学子已32岁,在过去十年持续参加高考,累计考取了北京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同济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等,而在今年(2014)终于以钦州市理科状元的成绩获清华大学录取。该同学的母亲说孩子就是想读清华大学,其他大学都不上。 这故事背后其他的原因也许还有一些,但就其单一价值观而论,我认为非常不可取。这是现代版的范进中举,这种做法既误己,又误人。 他的人生最宝贵的十年全部用在同一个考试中,进入清华大学成为他的唯一目标。按他的逻辑推导下去,这世界只有清华才能成就他,其他大学都无法培养他这样的“人才”了。 同时,他的高分和录而不读,也影响了本校或本市其他应届毕业生的录取机会和前途,误人不浅。 单一价值体系和单一选拔体系是中国现行教育体制最大的弊端,一考定终身的制度还在延续,还在造就许多上面提到的这样畸形发展的学生,还在阻碍真正人才的选拔。延伸一下,也还在继续扼杀无数学生的灵性和创造力,无法造就真正的人才。      

大学申请短文系列(二):思维无定势

对于很多同学来说,大学申请短文写作最大的难处在于不知道写什么好? 很多同学在短文中把自己装扮得过于聪明和成熟;有些则正好相反,有点卖萌装嫩;有的同学过分强调自己的立场和观点,缺乏周密的思考;有的则在短文中过多描述别人或某件事情,感觉不是在写自己。 好的短文,一是要紧紧扣题并展现自我,不要偏离主题;二是要善于写出自己比较有激情和兴趣,或是有深刻感受或体会的内容。自己都没有兴趣或被感动,也很难让读者被感动。 其实,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多事情,无论大小,都有后面的意义,取决于如何看待和思考?从这个意义上说,在思考写作的内容时,是没有什么固定的条条框框的,只要是真实而对你自己特别有意义的,就可以考虑。 在名门,导师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帮助你开启思考的大门,引导你跳出思维定势,发掘自己的特点。  

2013-14通用申請平臺開放使用

2013-2014年度大學申請的通用申請平臺(common app)于今天開放使用了。這標誌著大學申請季節拉開帷幕。 美國的大學申請已經基本實現了網絡申請,common app是一個最多大學使用的公共申請平臺,尤其是私立大學。公立大學則可能使用自己的平臺,以加州為例,加大系統和加州州立大學系統都有自己的申請平臺。 無論是新生和轉學申請,大家都可以開始使用這些申請平臺了。